登录个人中心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 无障碍浏览

荆门:坚持“四向”发力 构建“大调解”格局

时间:2024-09-26 10:03  来源: 荆门市人社局    作者:郑文杰  
字号:

今年以来,荆门市人社局认真践行“基层预防、多元解纷、一线调解”工作法,坚持“四向”发力,深入实施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行动,全市建成各类调解组织891家,乡镇(街道)、商(协)会实现应建尽建,仲裁院“一站式”劳动保障维权中心全域覆盖,规上企业调解组织覆盖率达到90%以上,构建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式的调解组织体系。成功打造全国工作突出基层调解组织、全省金牌调解组织5家,培育省级、市级金牌调解员122人。截至8月底全市基层调解组织受案721件,调解720件,调解成功率99.8%。

坚持向下扎根,建立“三位一体”新机制。着眼劳动争议从终端裁决向基层防控延伸,以“三个一体化”把调解组织“根系”扎到基层。一是市县“一体化”推进。年初,人社、工会、工商联、企联召开专题会议,共同谋划建设行动举措,联合印发了《荆门市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主要措施、实施步骤、建设目标,压实四方责任,全域“一盘棋”推进调解组织建设。各县(市、区)锚定“推进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试点项目,主动开展先行区自主创建京山市、钟祥市、东宝区成立由常务副市长、副区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了人社牵头抓总,各部门分工协作、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标准“一体化”实施。注重“量”的突破与“质”的提升有机融合,编发《荆门市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工作规则(试行)》和指导意见,制定企业、乡镇(街道)、行业商(协)会、仲裁院调解中心四类规则,全市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基本制度、统一调解程序、统一文书样式、统一备案管理、统一组织培训,今年市县两级新培育调解员200余人,持续提升调解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水平。三是项目“一体化”调度。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纳入全局重点工作考核体系,局主要负责人每月召开督办会,听取建设情况汇报,实行“统筹调度、提级管理”。建立双周调度工作机制,定期组织报送“两表一单”,即进展情况表、统计表和“自主创建工作清单”,印发工作提示4期,实现建设行动有部署、有督办、有考核。

坚持向内深耕,激活多元共治新动能。致力源头预防、前端化解、联动调处,聚合调解资源、融合调解功能、整合调解力量,推动调解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是源头化解,扩大企业“内部调”。分类指导企业建立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畅通劳资双方沟通对话渠道,在荆门石化、亿纬动力、长城汽车、一道新能源等规上企业、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调解组织734个,吸纳企业HR、工会人员、职工代表近1500余人参与劳动纠纷调处,形成班组调、车间调、分厂调、企业总部调的内部协商“调解链”新洋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认定为“全国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二是多方调解,部门协力“联合调”。推进“人社+工会+法院”裁调审衔接机制建设,出台加强人社部门与法院协调联动的实施意见,制定沟通联络、信息互通、工作协同、联调联处“四个机制”,建立联席会议、重大疑难案件会商、多元化解纠纷等10项制度联合工会、司法、法院成立市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动工会调解、仲裁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五调联动”,先建立劳动人事争议派驻审判庭,推动裁审衔接从双向配合向实体融合的转变。指导东宝区工业园区“共享法庭”,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进驻“法官+仲裁员+书记员”维权服务团队,进一步推动司法服务端口前移、多元解纷力量前置。持续深化“人社+工会”裁调对接,成功化解争议125件,探索形成“五个一”工作法入选湖北省总工会2024年创新案例。三是属地和解,区域协商“就近调”。将劳动争议调解进驻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立了集接访维权、人社服务、法律援助、调解于一体的“区域性+多元化”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平台59个,每个调解中心配备调解员2名,落实劳动争议纠纷属地管辖,与辖区企业、村(社区)开展联合调解,1至8月调处劳动争议案件267件,成功打造了东宝区马河镇全国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综合示范单位、沙洋县后港镇全国劳动关系样板站点,京山市新市街道、钟祥市胡集镇“全省劳动人事争议金牌调解组织”。四是矛盾共解,集成服务“一站调”。出台荆门市“一站式”劳动保障维权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建成“一站式”劳动保障维权中心6家,实现市域全覆盖。聚焦打包“劳动维权一件事”,推动调解仲裁、欠薪监管、社保补缴、失业保险、驿站送岗等服务事项,集体进驻劳动保障维权中心,通过合署办公、流程再造、人员整合、业务衔接的方式,打破各自为政”的过往局面,解决了“多处跑、多头办”的问题。

坚持向和聚力,打造柔性解纷新场景。以党的创新理论推进基层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传承厚道荆门宽厚包容、忠厚诚信的优良传统文化,打造多主体、多方式、多层次的柔性解纷新场景。一是党建引领,激发自治活力。围绕“学习三中全会精神 共建和谐劳动关系”主题,深入凯龙集团等调解组织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凝聚“红色解纷”合力,以党建引领基层协商自治,护航和谐劳动关系。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村级劳动维权服务站198个,以村干部为基础,建立党员联组、网格员包户的排纠机制,形成“微治理”协商效应。二是以文化人,培育调解品牌。举办“百名仲裁员服务千企”活动,向企业、职工宣传劳动法规,传播“和合共生”文化理念和“厚道荆门”人物故事,引导企业把中华传统和合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形成金文峰酒业“圆桌”调解文化、新洋丰“丰和”调解文化、伟嘉纺织“四和”调解文化;以全国调解能手宋善选、省级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周中付为代表,建立名企名人调解工作室6家。东宝区在工业重镇石桥驿镇打造“驿和”调解品牌,吸纳“五老”志愿者参与争议调解,镇政府以案定补,给予调解工作支持。三是凝“新”聚力,强化维权保障。聚焦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维权,东宝区以外卖送餐等7个行业工会为依托,新建成东宝区中天街商会、“一马建材”商会、龙泉街道商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涵盖快递、保安、直播等14个领域,构建形成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的“解纷联盟”;京山市打造以快递物流、电商直播为主的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室1家,服务企业覆盖60多家;通过释法宣讲、典型案例剖析、法律援助服务等,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决了维权难、多头跑的问题。

坚持向新而行,提升劳动维权新体验。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更好维护劳动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办案模式求新。坚持“应调尽调、先调后裁、能简不繁”办案原则,制定《荆门市劳动争议速裁工作规则》,建立快调速裁工作模式,通过简化立案流程、细化速裁标准、优化庭审方式,把握快立、快送、快调、快审、快裁、快结六大环节,做到能调解的案件10天内结案,开庭审理的30天内结案,极大节省维权时限、提升维权效率。二是调解服务出新。推行流动仲裁庭上门庭审,变“政策问上门”为“法律来敲门”,将调解仲裁服务延伸至矛盾发生的第一线,举办“仲裁开放日”活动,今年开办流动庭、派驻庭上门审理案件12场,将柔性调解理念贯彻全过程,通过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引导企业增强规范用工的法治意识,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起到了调处一案、宣教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三是数智融合上新。推广使用省厅新版调解仲裁信息系统,加强调解仲裁基础设施建设,对市县两级维权窗口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京山市开发微仲裁小程序,东宝区、钟祥市设置调解仲裁一体机,已投入使用,实现线上受理、后台预审、线上调解。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