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以“四联三预”治理体系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
今年三月,位于襄阳东津新区的某物流公司关停,100余名员工就经济补偿标准与公司未协商一致,存在矛盾扩大的风险隐患,东津新区有关部门立即向襄阳市人社局发出劳动关系风险一级预警,报告事件详情,市人社局获悉后第一时间组织劳动关系、劳动仲裁、劳动监察等相关科室(单位)紧急会商研判,探讨应对措施,并成立联合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及时介入处置。市人社局坚持调解为先原则,组织公司与员工就经济补偿进行多次协商,耐心说理释法,最终大部分员工与公司达成和解,签订调解协议;少数调解不成的及时引导进入仲裁程序,实行“快立、快审、快结”,统一争议处理标准,裁决支持员工合理诉求;针对该公司与部分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违规行为,劳动监察部门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在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保障下,通过市县两级、劳动关系领域紧密协同联动,该起集体劳动争议得到妥善化解,有力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襄阳市人社局围绕“促联动、保稳定”工作主线,构建劳动关系领域“四方联动”+预防预警预处“三预并行”的治理体系,打造了共建共治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襄阳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和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均保持100%,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97%,在全省2023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中获得A级第一名的成绩。
尽心尽力抓预防,织密源头治理“防护网”
襄阳市把劳动关系风险防控作为保障劳资双方权益、减少劳动争议的具体抓手,统筹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企业发展。一是政策宣传优环境。开展人社“五进”活动120余场次,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2万余份,惠及企业群众3万余人次,提升了人社政策知晓度,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二是指导帮扶促和谐。制定《企业劳动用工规范指引》,开展劳动关系领域相关培训62期4500余人次,指导2100余家企业规范劳动用工,选树“标准化安薪项目”191个、市级和谐企业30家,帮助企业提升劳动纠纷预防化解能力。三是集体协商强保障。印发“1+3”集体合同范本,以全市新业态行业、百人以上企业为重点推动集体协商,培育试点单位164家,促进劳资双方和谐共赢,营造了公平就业环境。
精确精准抓预警,构筑风险防控“安全哨”
襄阳市针对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问题,以“大数据+铁脚板”的方式,大力开展风险隐患线上预警和线下排查。一是四方联动实现统筹共治。加强人社内部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劳动监察、工伤保险四方联动,实现信息互通、工作互促,一体化推动劳动关系治理、工伤事故预防、争议协商调解和欠薪维权处置。二是四位一体实现动态监测。建立市、县、乡镇(街道)和社区(企业、园区)“四位一体”多元风险监测模式,发挥基层调解组织、服务站点前沿“哨兵”作用,全面提高“早发现、快研判、速化解”的能力。三是三级预警实现快速响应。建立健全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制度,根据风险事件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态势等情况实行三级预警,从快妥善处置,在“两节”“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守住了“三个不发生”的底线。今年以来,已发出欠薪裁员等各类风险预警286条。
有力有效抓预处,搭建前端处置“桥头堡”
襄阳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一是做到争议纠纷就地调解。建设各类调解组织362家,成立新就业形态群体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打造国家级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2家、省级3家、市级30家,劳动争议就地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二是做好基层平台“一站服务”。成功获批全省唯一国家级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在全市建设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56家,织密覆盖全域的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网络,实现争议纠纷“一窗受理”“一门办结”“一管到底”。三是做强劳动保障依法维权。畅通劳动争议处理和举报投诉渠道,完善“人社+工会+法院”调裁审衔接机制,高效办理涉欠薪的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监察监督案件,强化欠薪案件动态清零,为6500余人追讨欠薪7419万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