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探索“五共”模式培育产业工匠 破解企业“技工荒”难题
面对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带来的高技能人才缺口,黄石市创新推出产业工匠“五共”培养模式,通过政校企协同发力,已累计培养企业新型学徒5500余人,发放补贴资金1300万元,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产教融合破解用工难题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城市,黄石市聚焦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自2020年起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共”模式即“需求共商、基地共建、师资共用、评价共考、成果共享”,通过整合政府、企业、院校资源,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在黄石工模具产业园,诺德新材料等中小企业通过“联合办班”模式,解决了单个企业培训规模不足的难题。这一创新做法已被国际劳工组织列为典型案例。东贝集团智能装备实训中心内,学徒们正在企业导师指导下操作最新设备。“双导师制让我们既掌握理论知识,又熟悉实操技能。”正在接受培训的学徒王师傅表示。
定制化培养提升就业质量
黄石市动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新增新能源汽车、鞋制品设计等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17个产业学院,打造了东贝智能装备实训中心等一批“厂中校”“校中厂”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开发的《工业机器人编程》等12门定制课程,将企业技术标准直接融入教学。
“培训后我的月收入增加了1500元。”劲牌有限公司员工李女士说。通过弹性学分制和“学历+技能”双证书制度,参训学员可实现从普工到高技能骨干的职业跃升。目前,全市已有4家企业入选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生态圈
黄石市依托鄂东技师学院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创新建设10个“企业职工培训中心”。东贝集团每年开展职工培训5000人次,形成完善的师带徒制度。市人社局表示,将持续深化“五共”模式,预计到2025年再培养1万名新型学徒,为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人才保障。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