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 无障碍浏览

黄石:民生服务“变形计” “预送码”解锁幸福新体验

时间:2025-07-09 14:26  来源: 黄石市人社局    作者:贾延  
字号:

82岁的张大爷在家中通过志愿者的手机完成养老认证时,当95后小李用“黄石数字人社”小程序3分钟锁定心仪岗位时,当某制造企业人事专员惊叹退休办理周期缩短60%时——黄石人社正以“预服务、送上门、码上办”的组合拳,重构民生服务的时空边界。这组被群众亲切称为“预送码”的服务矩阵,不仅是机制创新的系统集成,更是将政策温度转化为民生质感的生动实践,让240万黄石市民触摸到幸福的刻度。

预服务:未雨绸缪,下好民生保障“先手棋”

预培训服务:把问号拉直成感叹号,用精准解读回应群众关切。在黄石某装备制造公司的车间里,王师傅盯着手机屏幕上的养老待遇测算表连连点头——这是由黄石市人社局党员宣讲队指导下生成的“社保规划书”:在录入了退休时间、缴费年限等信息后,系统自动测算出他38年工龄的养老待遇。作为“预培训”机制的受益者,他所在的企业已有120名职工通过定制化政策宣讲会,提前解开了“视同缴费年限认定”“特殊工种退休”等政策困惑。而在全市范围内,7支党员宣讲队如小蜜蜂般深入企业社区,将晦涩的人社政策条文转化为“看得懂、算得清”的白话文,仅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养老金测算服务就覆盖2300人次,让“什么时候能退休”“退休能拿多少钱”不再是模糊的问号。

预提醒服务:让等待时长缩成惊叹号,以高效服务刷新群众办事体验。“原本以为要跑几次才能办好,结果市人社局工作专班上门就把问题全解决了!”某钢铁企业的人事负责人指着提前办结的退休审批表感叹。面对大型企业退休人员集中申报的痛点,黄石人社组建的“流动预审专班”进驻厂区,在某特钢公司连续现场办公1天,不仅审核完186份档案,还发现并指导补充了57份缺失材料。这种“档案不移动、专家来上门”的模式,将该企业原本20个工作日的平均办理周期压缩至8天,创下同类业务办理的“黄石速度”。而贯穿全流程的“预提醒”机制更如精准闹钟——系统通过大数据筛查出下月到龄的退休人员名单,在官微公示告知提醒,今年已成功提醒755人,有效避免迟办、漏办,待遇发放及时率达100%。

预指导服务:让政策礼包精准落袋,以协同快办破解办事堵点。在某装备制造企业人事专员小王的手机里,存着人社部门推送的“人社政策业务明白卡”:企业稳岗扩岗可享受专项贷款、发生工伤如何申报……这是黄石市人社局针对企业建立的“预指导”机制,通过梳理21类惠企利企政策、17项高频业务清单,为全市企业定制了“服务大礼包”,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支持职工稳定就业。今年以来,黄石市人社部门精准兑现各类就业创业、招工用工政策资金1.32亿元。而在档案托管机构,一套“即时审核+部门联动”的协同机制正在运转——当系统发现参保职工缺少招工表等资料时,会同步触发人社、行业主管部门多方协查机制,指导帮助参保群众查找完善资料。今年累计为600余名群众提供个性化指导,有效避免“无处找、多次补、反复跑”等情况发生。

送上门:服务下沉,打通民生触达“最后一米”

银发关怀:让温暖穿透时空阻隔,守护幸福晚年。每周三,都是黄石的“社保服务日”。这天清晨,黄石市西塞山区田园社区网格员小张的背包里装着三件“神器”:便携式认证终端、人社政策手册、老花镜。在张大爷家的客厅里,他熟练调试设备完成“刷脸”认证,又用政策业务视频讲解了资格认证操作流程。这种被群众称为“移动服务大厅”的服务模式,已在全市120个银行网点、140个社区常态化开展,而针对高龄失能老人的“五方联动”机制更织就密网——市级统筹指导、城区调配资源、街道组织队伍、社区建立台账、银行提供场地,五年间累计为近3000名特殊老人提供“床边认证”,让“认证难”从老年群体的表情包里消失。

就业突围:为梦想搭建“云梯”,助力稳工就业。在下陆区某社区的活动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就业帮大篷车”活动正在进行。“我早晚要接送孩子上学,想找一份上班时间9点到下午4点的工作”,居民刘女士盯着屏幕上滚动播放的招聘信息说到,人社工作人员了解到她的需求后,不仅为她推荐了相关“妈妈岗”招聘信息,还现场为她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今年以来,黄石市共采集发布雇主零工信息2.9万条,帮助像刘女士这样的灵活就业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而在开发区的智能显示产业园,“政策宣讲团”的入企服务更如及时雨——某光电企业的HR李女士至今记得,人社专员带着计算器帮他们测算稳岗补贴返还金额的场景:“原本以为流程很复杂,结果上门指导一次性就办好了,28万元补贴刚好用来发员工福利。”

维权护航:让正义抵达每个工位,捍卫劳动尊严。“感谢你们,帮我要回了工钱,孩子的学费终于有着落了。”农民工老田满心欢喜的送来一面“维权路上显担当 劳动保障筑屏障”,对黄石市劳动监察员尽职尽责帮其讨回“血汗钱”表示感谢。为了高效开展维权服务,黄石市人社部门建立了“劳动维权快速响应”机制,劳动监察员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启动现场核查。在某次欠薪事件处置中,劳动监察员带着工资核算表直奔工地,通过调取考勤记录、比对合同条款,联合公安机关督促企业结清16名工人的22万元工资。而配套的“法律援助”服务更长期入驻劳动维权服务大厅,提供劳动争议、工伤鉴定等法律指导服务1200余人次,从源头防范化解纠纷隐患。

码上办:数字赋能,按下便捷服务“加速键”

人社服务:从“窗口排队”到“指尖直达”。在黄石数字人社的“社会保险一站办”服务专区,市民陈先生展示了他的“秒办”体验:扫一扫黄石“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网办操作视频二维码,点击“灵活就业参保新增/续保”模块,按照提示输入相关信息,点击“提交”,整个过程耗时1分27秒。而对退休人员王奶奶来说,“刷脸认证”已成每年打卡——她对着手机镜头眨眨眼,系统就自动完成资格认证,屏幕上同步提示下次认证时间。这套被称为“智慧人社”的线上服务体系,已实现90%以上的常规业务“码上办”,其中养老资格认证线上办理率达98%以上,让老年人也能享受“指尖上的便利”。

就业对接:让“人山人海”变成“云端秒配”。“春风行动”招聘会现场的“就业帮”小程序二维码,成了求职者小李的“幸运符”。扫码进入界面后,他输入“检验员”关键词,系统立即推送了8家匹配企业的岗位介绍、任职要求、工作地点等信息,他与某电子信息企业HR进行15分钟电话沟通后,当场收到复试邀约。这种“数字招聘”模式创下亮眼数据:1-6月份,共为3441家企业、4.33万名求职者提供在线“人岗匹配”服务,而同步开展的“直播带岗”更吸引3.2万人次观看,东贝集团等企业通过弹幕互动收集到237条有效建议,实现了招聘效率与企业找人的双重收获。

政务协同:使“部门壁垒”化作“数据暖流”。在某餐饮企业的社保开户办理中,负责人郑女士体验了“一码通办”的畅快——她在市场监管部门完成注册后,系统自动将企业信息推送至人社、税务等部门,当她登录湖北政务服务网时,参保登记所需的工商信息已预填完成,只需补充员工花名册即可提交。这种依托政务数据共享的“码上协同”机制,让企业开办涉及的6个事项平均办理时间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真正实现 “一件事、一次办、高效办”。而在劳动保障领域,“劳动维权举报投诉”二维码的应用更实现闭环管理:市民群众扫码投诉后,系统自动生成案件编号,办理进度实时可查,结案后还能对服务进行评价,实现案件办理全过程查询、全过程追溯、全过程公开的闭环管理,做到群众欠薪投诉指尖一点,接诉即办信息全知。

从退休办理的“五预”服务机制到就业服务的“大篷车”,从社保认证的“刷脸办”到劳动维权的“码上追”,黄石市人社部门用“预送码”三部曲奏响了新时代民生服务的交响曲。当政策预判的智慧、服务下沉的温度、数字赋能的效率三者共鸣,不仅让100余项民生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更在东楚大地勾勒出“服务找人、政策找企”的生动图景。这组不断进化的服务创新,正在成为丈量城市幸福的新标尺,让每个黄石人都能在人社服务的阳光里,触摸到触手可及的民生温度。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