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创新“培训+”模式破解企业“用工难” 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
今年以来,在荆州市人社局的指导与支持下,江陵县积极推进“产业工匠”项目化培训先行区建设,聚焦产业需求、企业急难和人才期盼,通过部门协同、机制创新和培训模式优化,打出系列“组合拳”,有效破解产教融合难题,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为全市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强化部门协同,凝聚工作合力。在荆州市人社局统筹调度下,江陵县人社局牵头,联合多部门共同构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与人才回归新格局。一是搭建联合议事平台。6月,县人社局与县总工会联合召开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暨楚商回乡创业座谈会,建立“政府—企业—工会”三方沟通机制,共同研判需求、明确方向、商议举措。二是打通信息共享渠道。各部门围绕补贴性培训政策、“新八级工”制度、项目制培训等互通企业用工与劳动力资源信息,同步推进楚商回归与返乡创业政策对接,实现技能培训与人才引进精准匹配产业发展。三是健全协同落实体系。明确各部门在政策宣讲、资源对接和服务保障中的职责,形成人社主导、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共同助力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培训效能。在荆州市人社局全程指导下,江陵县突破传统培训模式,显著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效率。一是首创“未上岗先赋能”培训机制。以华鲁恒升(荆州)有限公司为例,137名尚未签约的准员工提前接受化工总控工项目化培训,实现人才储备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二是优化“签合同即兑付”补贴机制。企业待学员正式签约后即可便捷申领培训补贴,减轻资金垫付压力,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三是建立“四位一体”闭环管理机制。围绕重点企业、群体、产业和区域需求,构建“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全链条管理模式,确保培训针对性、评价有效性和就业稳定性。
优化培训模式,精准增强动能。在荆州市人社局推动下,江陵县探索多样化培训模式,精准满足不同技能提升需求。一是推行“项目制培训”精准滴灌模式。8月,江陵县开展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攻坚月行动,中化农业生态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开展化工总控工项目化培训42人,围绕企业真实岗位需求“下单”,提升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建立“培训+认定”一体化速效模式。将技能培训与等级认定深度融合,以取证成功率检验培训质量,加速学员持证上岗。三是开设“紧缺人才直通班”定向输送模式。依托项目化培训机制,直接为企业紧缺岗位开设培训班,实现“结业即就业、认定即上岗”,精准快速输送技能人才。
荆州人社部门系列改革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还通过打造“入企即入校、上课即上岗”的用人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工成本,以人才服务“软实力”构筑营商环境“硬支撑”,吸引更多楚商关注江陵、创业江陵、扎根江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