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厚植创业就业沃土,构建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今年以来,秭归县深入实施“抓创业促就业”系列行动,以系统思维优化创业生态,推动高质量创业就业与县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取得显著成效。截至近期,全县新签约楚商回归项目21个、总投资91亿元,新增返乡创业主体759家,引进各类人才1210人,新增就业5486人,已完成年度就业目标任务的130.6%。
强化引领、凝聚合力,营造清新创业“空气”
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省级返乡创业政策,坚持供需协同,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结合“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开展常态化政企沟通,累计召开恳谈会7次,各级干部走访市场主体1.94万户,摸排用工需求1.3万个。县领导带队外出招商30余次,推动46家“四上”企业成功入库。
在部门协同方面,秭归构建了“1+2+N”工作机制,由人社部门牵头,招商、教育等多部门联动,为返乡创业者配备服务专员和创业导师,提供“1+1+N”个性化陪跑服务。目前已建立涵盖楚商、校友、在外务工人员等多类别人才库,总数超6万人。通过赴北京、广东等地开展宣传推介,已对接返乡就业意向人员3000余人、返乡投资意向人员921人。
社会力量也被充分调动。全县建成标准化厂房7万平方米,设立1亿元科创基金,建成零工驿站和就业服务站21个。聘请“招商大使”18名、“创业导师”31名,设立异地人才工作站9个、商会组织11个,实现乡镇商会全覆盖。一批返乡创业典型获国家和省级荣誉,发挥了良好示范效应。
振兴产业、搭建平台,培厚肥沃创业“土壤”
秭归脐橙综合产值达230亿元,“秭归脐橙”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66亿元,吸引大量人员返乡创业。全县从事脐橙相关产业人口占总人口70%,相关市场主体占比60%。在生产端,培育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648家,“秭归橙农”获评省级劳务品牌;在销售端,发展电商企业2700余家、网店8100余家,年销售额50亿元,秭归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名单。
屈原文化成为吸引人才回乡的又一重要纽带。中宣部“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在秭归举办期间,带动商家踊跃投资。一批重大项目如抽水蓄能电站的推进,也增强了企业投资信心。目前,已有273名优秀返乡创业者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推荐范围,58人获评县管专家和技术带头人。
通过实施科创引领的产业倍增战略,秭归建成5个创业孵化基地和29个研发平台,成功创建1个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和12个省市示范项目。一批科技型企业如湖北泰和、戈碧迦等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成功创业带动新创业”的雁阵效应。
优化政策、提升服务,播洒充沛“阳光雨露”
秭归系统集成要素保障、职业培训、住房安居等10大类政策,推出“返乡创业政策一本通”和18类重点招商清单,今年已开展创业就业培训1368人次,联合院校订单培养150人。开展农民职称评审,600人获评专业技术职称。重点群体就业保持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4%。
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今年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2亿元,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750万元,推出“楚商贷”专项产品为回归楚商融资近5000万元。累计发放各类创业就业补贴1200万元,兑现人才和科技补贴580万元。
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秭归7项营商环境改革入选国省试点,发出全省首张“个转企”营业执照,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8万户。创新开展“招聘夜市”和政务服务“夜场办”,与多省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共享用工超1万人次。优良环境助推企业持续增资扩产,德重精线等返乡投资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秭归通过构建“创者无忧、居者乐业”的发展生态,正走出一条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