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黄石政企协同破解“用工难” 多措并举保障企业稳产达产
订单爆满,产线就位,工人却一工难求!在黄石,当“诺德锂电”、“长城汽车”这样的产业引擎全速开动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用工大考”让企业负责人担忧。
生产线等“米”下锅,企业负责人直言:心慌!
“因为我们客户审核的增加,订单的增加……招工非常紧急!”在湖北诺德锂电的会议室里,人事部培训经理杨莉芸对镜头说道。
这不是一家企业的个别烦恼。同样的现状,也出现在长城汽车大冶公司。
“如果人招不满,我们的生产节奏就会放缓,产量可能就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李伟的担忧实实在在。年终产销旺季,数百人的用工缺口,直接关乎企业的真金白银。
难题卡在哪?本地存量与爆发需求的错配!
黄石的企业正在新兴产业赛道上加速奔跑,为何会被“人”的问题卡住脖子?答案在于结构性不适应。
“黄石的人口就这么多,目前在黄石的人,大部分已经有稳定的工作了。”莉芸点明了关键所在。本地劳动力存量,与重大项目投产带来的爆发性用工需求之间,出现了短期内难以填补的缺口。
岗位就在那里,但匹配的人,在哪里?
人社部门千里“送人”,破解“燃眉之急”
企业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号角。
“我们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直播带岗……还组织了企业参加外地院校的校招活动。”开发区·铁山区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吴焰介绍着他们的“组合拳”。
对于诺德,他们精准对接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筹划“订单班”;对于长城汽车的需求,大冶市就业局的万羽和同事们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我们对接了云南、江西等地的高校。”
一次跨越千里的对接就此展开。黄石、大冶两级人社部门主动充当“红娘”,精准对接劳务协作地云南曲靖的高校,直接为企业铺路搭桥。
“如果这个学校能洽谈成功,对于我们用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李伟部长的心中,终于有了底。
“人社方案”升级,让企业安心跑出“加速度”
这不仅是解决一两家企业的个案,黄石的答案是,推动服务从“救火”向“防火”的系统性重塑。
从9月开始,黄石市人社局全面开展 “人社专员敲门服务” 行动,主动深入企业,面对面收集问题,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深刻转变。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劳务协作、一企一策精准帮扶等方式,服务企业招工用工5.3万人。”黄石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范国宁用数据说话。
一场“用工大考”,考的不仅是企业的应变能力,更是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和治理智慧
它见证着政府角色,从后端的“消防员”向前端的“规划师”的悄然转变,期待黄石的产业脉搏,在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下,跳动得更加沉稳有力!
相关附件: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7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