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20名荆楚创业新锐探秘大湾区创新密码
7月的深圳,热浪与创新热潮一同涌动。一支由20名荆楚高校创业精英组成的特殊“考察团”,用5天时间深度解码大湾区创新基因。这场由湖北省人社厅打造的创业实训,让年轻创客们实地触摸到改革开放最前沿的脉搏。
“原来硬科技商业化要过这五道关!”在思谋科技的展厅里,华中科大研究生李然对着AI质检设备连连拍照。这家估值超百亿的独角兽企业,用真实的车间案例展示了技术如何变成“印钞机”——这正是本次训练营的特色:把课堂搬进企业实验室。
活动采取“理论教学+实地参访+交流分享”的培训模式,组织学员深入大湾区实地探访深圳科创学院、思谋科技、中国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深圳市人工智能协会、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小豚智能、先康达生物、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前沿企业及科创平台。学员们像“解剖麻雀”般研究了9家标杆机构。在5天的行程中汲取创业智慧,拓宽发展视野。
开营首课邀请武汉理工大学企业创新经营研究中心主任白玉教授带来“向新而行: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主题分享。白玉结合多年创业指导经验,从市场定位、盈利模式、资源整合等维度拆解成功案例,为学员解析创业项目从0到1的落地逻辑,引发热烈互动。
此次训练营行程紧凑高效,聚焦硬科技与新兴产业。大湾区企业家们则贡献了更“接地气”的经验。
在鄂湾创业青年圆桌论坛上,学员与8名大湾区创业青年围绕“破局与增长:下沉市场vs国际化出海”“技术驱动创业:如何找到PMF与规模化路径?”“早期融资与资源对接:地域差异与共通策略”“创业路上的‘坑’与心法:团队、决策、韧性”等议题展开热议,就跨区域资源对接等达成多项共识。
本次训练营是湖北省2025年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的关键举措。年初以来,湖北省密集出台政策,设立专项创业基金、扩容孵化载体、优化商事服务,着力破解大学生创业“起步难、资源缺、经验少”痛点。训练营以“理论+实践”“省内+省外”的创新模式,精准对接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旨在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创业生力军,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注入青春动能。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