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 无障碍浏览

中国劳动保障报:让安全意识融入劳动者日常——湖北工伤预防这五年

时间:2025-07-22 16:30  来源: 中国劳动保障报   
字号:

近日,湖北武汉外卖骑手王某扫码领取到一套印有“安全配送千万单,事故预防第一关”的防晒冰袖。这个带着工伤预防标语的小物件,恰是湖北省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

五年来,湖北各级人社部门以制度创新为笔、以科技赋能为墨、以文化浸润为韵,在荆楚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工伤预防的民生画卷,让安全意识融入千万劳动者的日常。

制度筑基 构建全链条防护网络

5年来,湖北各级人社部门构建起相关部门协同的大预防工作格局,明确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按照集中宣传、创新培训、分类施策的工作思路,推动工伤预防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针对建筑行业高处坠落、触电等高发事故,随州人社部门在随州电建项目等工地开展安全标识辨识竞赛,让工人在竞技中熟悉警示标志;针对制造业机械伤害风险,富士康武汉园区构建“工伤预防服务矩阵”,通过触电体验、3D灭火等实景教学,将抽象规程转化为肌肉记忆;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一些地区建立工伤预防宣传驿站,为外卖员、网约车司机提供车辆检测、急救培训等服务。

部门协同机制打破了政策壁垒。在中天建设武汉沙湖天境项目活动中,人社、卫健、住建多部门联动,既解读《工伤保险条例》,又培训热射病急救技能,还指导防护用品穿戴,形成“政策+技能+健康”的组合服务。

创新破局 场景化宣传浸润人心

2月13日,G6808次高铁列车成为了移动的“安全课堂”。从襄阳东到汉口的旅途中,相声《独门秘籍》用“闯红灯送餐”的剧情警示风险;有奖问答环节的定制水杯暗藏二维码,参与者扫码即可查看工伤认定流程……这是湖北省首趟工伤预防列车,开创在途学习的宣传新场景。

校园是湖北工伤预防的重要阵地。在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的消防屋里,烟雾弥漫中,学生们练习逃生技能;在荆州技师学院的心肺复苏体验区,专业医护人员手把手传授按压技巧;在湖北工业大学的“安全游园”活动,主办方将触电体验、灭火模拟等设置为通关项目,让准毕业生在游戏中掌握安全技能……这种职前预防教育模式,已覆盖全省多所职业院校、高校。

季节特色宣传更显人文关怀。今年6月安全生产月期间,湖北人社部门聚焦高温作业防护,在工地现场讲解热射病防治办法,发放绿豆汤、防晒用品;职业病防治周期间,邀请中钢安环院专家,通过听力防护测试等互动体验,让劳动者直观感受职业病危害。随州曾都医院的医护团队深入项目一线,现场演示创伤包扎、心肺复苏等技能,将急救知识送到工人身边。

科技赋 能数字化手段提质增效

在富士康武汉园区的VR体验区,工人戴上设备就能“亲历”机械伤害事故,这种沉浸式体验的警示效果远超书本教育。

湖北持续推动工伤预防与科技融合,智能设备的应用让宣传更具冲击力。3D灭火模拟器能还原不同火情,触电体验装置能向职工传递安全用电知识,智能健康检测设备生成的“职业健康画像”可以让劳动者精准了解自身风险。

针对外卖员等流动性强的群体,湖北开发分行业答题系统。2025年6月开展“职伤预防答题”活动吸引8.6万人次参与,答题正确者可领取防晒冰袖、应急包等实用奖品。

这种“线上答题+线下体验”的模式,实现了工伤预防知识传播的全天候、广覆盖。

文化铸魂 全民参与氛围渐浓

“工伤保险政策好,湖北人民要知晓”--这段朗朗上口的快板词,是湖北工伤预防文化建设的缩影。湖北人社部门将传统艺术与安全知识结合,创作了湖北大鼓《工伤预防要记牢》、相声《职工的工伤认定》等作品,让政策法规变得通俗易懂。在工地、园区等活动现场,这些节目总能引发阵阵掌声,让工人们在欢笑中牢记安全要点。

不少企业营造浓厚的工伤预防宣传氛围。大冶有色金属集团将工伤预防纳入班组考核;中天建设设立“安全行为之星”奖励制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要我预防”向“我要预防”的转变。在湖北开放大学大冶有色分校的一场活动中,企业负责人与工人共同参与安全标识竞猜,拉近了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距离,推动安全文化在企业落地生根。

在武汉市江汉区、江岸区,“爱心驿站”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安全知识获取点;电动车维修师傅义务为骑手检测车辆,成为工伤预防的“编外宣传员”。这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让工伤预防从部门工作变成民生工程。

此外,湖北还将工伤预防Logo融入曾侯乙编钟、荆楚人文等地域元素,吉祥物“楚小卫”“楚小安”成为许多工伤预防宣传活动现场的“人气王”,工伤预防的荆楚味道愈发浓烈。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