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坚持问题导向落实科学立法
2021年3月1日,《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正式实施。在这一法规推动下,湖北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湖北共设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141家,全年服务用人单位50.5万家次,帮助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914万人次。
调研论证立法目标科学合理
“我建议在《条例》第五章关于法律责任方面,以不突破相关法律法规上限为原则,尽可能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和非法经营成本。”两年前,在湖北省人社厅就制定《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召开的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意见的座谈会上,湖北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湖北省人才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明朝蓬提出上述建议。他希望通过条例的出台,营造一种良好的依法经营氛围。
这是湖北省人社厅在《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立法过程中,听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意见和建议的一个片段。
《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出台后,湖北省将省级《条例》立法工作纳入2020年立法计划。
“当时,湖北省成立了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立法项目领导小组,抽调机关精兵强将及高校专家组成工作专班,组织专家学者、行业协会、机构代表、用人单位等进行论证研讨。”湖北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省通过这些工作形成对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整体性科学认识,奠定了条例起草的基础。
立足湖北条款充分贴近实际
“以前,很多企业认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是众多生意中的一种,核心目的是争取利益最大化。”湖北省恩施州利川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杨宜告诉记者,在《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出台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把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放在突出位置。“在弥补公共就业服务短板的同时,企业也找到了继续前进的新动能。”
“《条例》实施后,产业园中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主营业态由传统的外包、招聘和劳务派遣逐渐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人才测评、薪酬福利、员工关爱等全流程人力资源服务链条已经形成。”襄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负责人吴江波如是说。
《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出台以来,不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负责人有着类似的感受。这得益于该《条例》立足湖北省实情科学设置的条款内容。
“在《条例》的制定中,我们致力于解决省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中存在的总体规模不大、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创新不足、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湖北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着力在人力资源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上下功夫,提出鼓励和支持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产业集聚区域为依托,形成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枢纽基地和产业创新发展平台;推进多层次、多元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市场,鼓励并规范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条例》明确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规范管理经营活动;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提升市场准入速度,行政许可的审批时间进一步缩短。此外,《条例》强化政府服务,从服务标准化建设、发布行业发展报告、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市场信息共享和诚信建设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对市场活动加强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贯彻条例既抓落实又抓服务
宜昌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2021年,宜昌市人社部门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贯彻《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进行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的专项行动,在行动中共责令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改正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未办理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就开展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8起。
《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让各地人社部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效果更好。
在依法监管的同时,湖北还印发了《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评选工作管理办法》,《湖北省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评估认定暂行办法》《湖北省省级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也相继落地。同时,湖北在全省人社部门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湖北省还针对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管理部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从业人员,建立了贯彻《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的常态化培训机制。2021年全省共培训从业人员1.1万人,有效提高了从业人员服务素质。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