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兴荆楚 产教融合强支点
——以焊工订单班实践探索职业教育服务湖北产业发展新路径
今年省委“新春第一会”后,省人社厅各处室(单位)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使命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和厅党组工作安排,聚焦支点建设人社干部怎么看、怎么干,结合“支点建设人人谈”主题党日活动,积极为支点建设建言献策,形成了一批优秀征文。厅官网开设“建功支点建设 人社在行动”专栏,分批刊发,供学习交流。
匠心筑梦兴荆楚 产教融合强支点
——以焊工订单班实践探索职业教育服务湖北产业发展新路径
湖铁职 罗昊
作为一名深耕职业教育九载的教师,我亲历了学校高职办学转型升级和“产教共生”的深刻变革。在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成势的今天,职业教育如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我们以焊工订单班为试验田,书写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的湖北答卷。
一、匠心铸魂:在荆楚沃土深耕技能报国信念
湖北作为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正全力打造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面对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我校主动对接中车长江公司等龙头企业,组建电焊工订单班。记得首次指导学生进行焊接时,实训室里焊花飞溅的壮观景象,恰似湖北制造业转型升级迸发的火花。
在枯燥、高强度的训练中,我们重视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认真贯彻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法,将多样活动引入课堂。当学生制作的受电弓碳滑板工装夹具被其他班专业课使用时,学生那句“没想到我们还能造出课堂教学设备‘铁骨架’”的感叹,道出了技能成才的价值真谛。我们更将劳模精神融入课堂,邀请劳模工匠大师王晓梅讲述“焊枪绘就铁路货车”的故事,让学生在焊花飞溅中读懂“湖北制造”向“湖北智造”跃迁的时代使命。
二、产教共生:构建“三链融合”的湖北模式
在订单班实践中,我们探索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湖北经验。
一是课程体系与产业标准精准对接。引进中车高级技师曹莉洁老师来校授课,将企业焊接工艺转化为教学项目。
二是实训平台与生产场景无缝衔接。按照企业真实作业环境车间,设置包含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和6个标准化手工工位。学生在校期间即参与焊接等真实项目,实现“教室作品”向“车间产品”的跨越。2023届第一批订单班学生刚毕业就被选拔参与制造的出口澳车,焊缝合格率全达标,彰显“湖北工匠”品质。
三是评价体系与职业发展深度融合。建立“技能等级+岗位胜任力”双认证体系,将6S管理、质量意识等纳入考核指标。毕业生姚森等学员凭借扎实基本功,入职后顺利拿下公司练功比武和精英团队选拔奖,税后月薪突破万元,印证了“技能改变命运”的湖北实践。
三、支点建设:职业教育服务湖北产业发展的四大创新路径
结合实践探索,提出职业教育支撑湖北产业发展的四大策略。
一是推进湖北省域职普融通试点改革。加强地方立法、构建职普融通发展机制,对改革的目标、形式、保障措施要清晰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估。人才在横向可融通,纵向可贯通发展。
二是创新“楚匠优才”培养机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推行“双导师+项目制”培养模式,建立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岗位互换”制度。对参与“湖北工匠”培养的企业,给予每生每年相应专项补贴,破解“校热企冷”难题。
三是构建“长江链”数字职教生态。建设省级产教融合大数据平台,实时对接东风汽车、中车长江集团等企业用工需求。借助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起一个庞大且高效的信息交互桥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共进。
四是加大一线特殊工种(焊工等)人群政策补贴力度,创新焊接人才队伍的培育。2024年省人社厅公布的湖北省技能人才需求职业工种参考目录中,焊工位居榜首,加快焊接等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一方面,可以提高焊工等特殊工种待遇;另一方面,可以创新焊工等特殊工种培训形式,例如开发焊接工艺虚拟仿真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还原企业生产线场景,缩短企业培训上岗的周期和成本,让荆楚学子在虚拟现实中锤炼“硬核”技能。
四、静待花开:让每个生命绽放技能之光
在九载从教生涯中,我始终坚信:职业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生命的潜能。面对那些不自信的孩子,我们通过“闪光点档案”发现:擅长动手的高哲豪、对焊缝成型有独特审美的容瑾,都在订单班找到了人生坐标。正如2024届毕业生李前顺在湖北省工匠杯比赛中获得第三名时所说:“曾经的自卑化作焊枪下的星辰,照亮了技能报国之路。”
在湖北加快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新征程中,职业教育迎来黄金发展期。我校焊工订单班的案例,正是近年来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服务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建设,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并获得社会充分肯定的生动写照。近两年,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大力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十几名青年教师获得“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先后有300余名学生在省级竞赛中获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这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指航定向。器物有型,匠心无界;技能成才,匠心筑梦。学校的改革转型发展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我们也会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担当“守匠心、精匠技、育匠才、铸匠魂”使命,更好陪伴学生在湖北支点建设的时代舞台上书写精彩人生。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