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 无障碍浏览

构建成熟就业服务体系  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时间:2025-09-09 09:13  来源: 厅宣传教育与政务服务处   
字号:

今年省委“新春第一会”后,省人社厅各处室(单位)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使命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和厅党组工作安排,聚焦支点建设人社干部怎么看、怎么干,结合“支点建设人人谈”主题党日活动,积极为支点建设建言献策,形成了一批优秀征文。厅官网开设“建功支点建设 人社在行动”专栏,分批刊发,供学习交流。

构建成熟就业服务体系  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省就业中心  李  阳

在新时代经济转型加快与社会急剧变革的背景下,就业始终是关系民生与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探索多种途径,力争汇聚就业力量,构建成熟就业体系,服务全省“支点建设”大局。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在岗位实践中切身感受到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工作的艰巨与挑战。要做好新时代的就业工作,必须构建起成熟的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鼓励创新,提升素养,防范风险,整体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一、构建成熟就业体系的现实意义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就业工作既包括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也涵盖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在当前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大潮中,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压力,新兴产业急需具备现代技能的人才,如何打通供需两端、实现高效对接,成为摆在各方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就业服务部门必须及时掌握政策和市场动态,积极加强与企业、培训机构、其他政府部门的联动,确保信息传递准确与资源配置合理,这不仅需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也考验着就业服务部门的协调应变能力。

二、当前就业形势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转型速度加快。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制造业部分岗位正被机器取代,“结构性就业变迁”使得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但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则呈现下降趋势。

(二)体制内外冷热不均。

公务员和国企岗位因稳定性较高,一直是求职者尤其是高校毕业生追求的“铁饭碗”。体制内外在吸纳就业、工资待遇、职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也是这一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扭转的重要原因。

(三)灵活就业比重攀高。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和企业用工模式的变化,灵活就业群体迅速扩张,“工漂族”现象突出,既反映了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动态调整,也暴露出劳动者技能培训与稳定就业之间不匹配的问题。

(四)青年就业压力较大。

青年群体(16-24岁人群)的就业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总体压力依然较大。大量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现象或就业质量较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技能和经验要求不断提高,造成不少青年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岗位。

三、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的现实路径

(一)完善就业政策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房贷首付等政策工具,出台针对房地产、制造业等关键行业的支持政策,推动财政、金融、区域产业发展等各项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二)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就业信息服务水平,优化经办服务流程,确保每一项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政策能够全面、准确地覆盖目标群体,实现就业服务“一网通办”。

(三)提升职业技能素质。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中更加看重求职者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表明技能培育的重要性已愈发显著。要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订单式培训等模式,提高求职者尤其是高校毕业生适应新技术、新产业要求的能力,有效提升其竞争力,增强就业质量。

(四)防范化解就业风险。

健全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应急救助机制,建立完善的失业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前部署应对措施,确保在经济下行或突发事件时能够有效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严格落实反就业歧视政策,完善劳动合同、社会保障、权益救济等制度,确保劳动者在择业过程中享有公平。

展望未来,就业市场将持续面临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全球化竞争的深刻影响。只有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才能经受住风高浪急的考验。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既需要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入手,也要注重就业服务质效与具体措施的落实落地。只有通过深化就业体制改革、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环境等多措并举,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