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 无障碍浏览

牢记使命责任  主动担当作为 牢记使命责任  主动担当作为 以城乡居保高质量发展助力支点建设促进共同富裕

时间:2025-09-09 09:16  来源: 厅宣传教育与政务服务处   
字号:

今年省委“新春第一会”后,省人社厅各处室(单位)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使命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和厅党组工作安排,聚焦支点建设人社干部怎么看、怎么干,结合“支点建设人人谈”主题党日活动,积极为支点建设建言献策,形成了一批优秀征文。厅官网开设“建功支点建设 人社在行动”专栏,分批刊发,供学习交流。

牢记使命责任  主动担当作为

以城乡居保高质量发展助力支点建设促进共同富裕

居保处  向  鹏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两年再次考察湖北,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要求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给湖北明确了新使命、新目标和新要求。我们要牢记殷殷嘱托,强化支点意识,主动加强谋划,展现担当作为。如何以实现城乡居保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支点建设,促进共同富裕,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一、要正确认识城乡居保在推动加快支点建设、促进共同富裕担负的重要使命责任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目标。加快支点建设,就是要在做好民生工作,促进共同富裕上体现担当、展现作为。在今年“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上,明确了我省2035年“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中长期目标。城乡居保制度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落实困难群体兜底帮扶、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我省城乡居保月人均待遇水平逐步提高,从2019年的129元增长到2024年的203元,年平均增幅达到11.47%。截至2024年底,全省城乡居保参保人数达到2490万人,共为892万名享待人员发放居保待遇203.3亿元;为96.47万困难群体代缴保费1.46亿元,实现困难帮扶人员应保尽保、保费应代尽代,城乡居保的兜底保障力度进一步凸显。但同时,城乡居保待遇水平仍然偏低,养老金替代率只有10.79%,个人和基础养老金结构不够合理,与农村低保相比差距较大,远未达到人民群众的期望。我们一定以加快建成支点为契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保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顺应群众期待,提升工作成效,推动城乡居保待遇水平提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二、要处理好保持制度公平与解决群众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

公平性是社会保障的本质属性,鼓励早参保、长缴费是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但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初期,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限,政策宣传缺位,群众社保意识淡薄,导致很多城乡居民按照低档标准进行参保缴费。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保政策宣传覆盖面不断扩大,群众社会保障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保待遇水平愈发关注,很多缴费群众通过计算发现退休后享待水平不高,无法保障现有生活水平,因此,对往年已缴费年度进行提档补缴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此类信访诉求近年来占比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予以支持,我省也没有出台相应政策,但据了解,江西、安徽、湖南、甘肃等省已经明确了支持意见。从制度公平统一来看,完全放开补缴不符合鼓励长缴费的制度性设置,有违制度性公平,长期可能会带来长寿风险,阻碍基金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但从群众合理化诉求来看,有条件进行补缴,增加个人账户积累,促进养老待遇提升,提高生活水平又无可厚非。建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参考部分外省做法,结合省情分析研判,合理适度予以放开,满足群众迫切需求,服务民生稳定大局。

三、要稳妥推进新政策制定出台和落实落地

今年,国家将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文件,进一步优化缴费档次设置,规范补缴行为,明确基础养老金调整有关要求。要加强分析研判,科学论证,稳妥推出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贯彻落实意见。对于优化缴费档次,要满足“促高就低”多元需求。目前,我省城乡居保缴费虽然只有6档,但全省共有90多个梯次,为群众缴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也存在梯次设置过多,群众操作不便捷的问题。建议按照国家缴费档次设置要求,对我省近几年人均缴费档次比例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等进行研判,得出我省档次设置最优方案,在引导群众高档缴费的同时,更要确保中低收入群体“有得选、缴得起”。对于规范补缴,要确保“破旧立新”平稳过渡。国家对规范补缴政策的调整,将对参保群众原有缴费习惯带来冲击,很可能引发参保群众集中诉求。建议一旦国家下发通知,在做好我省政策研究制定的同时,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增进社会共识;会同税务等部门,迅速出台配套措施,做好系统调试,为经办服务做好准备;制定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实时加强舆情监测,严密做好风险防控。对于基础养老金调整,要坚持“定额动态”齐头并进。基础养老金是城乡居保筹资渠道的重要组成,加大基础养老金支持投入是政府履行兜底责任的必然要求,提高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对提升待遇水平、提高制度保障能力效果最为明显。截至2024年底,我省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155元,全国排名22名,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3,低于安徽的160元、山西的156元。要想在2035年达到中部地区领先水平,还需要在持续提高基础养老金上下功夫。建议在贯彻落实国家基础养老金调整的基础上,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一方面,加强与省财政的沟通联系,尽量争取省级定额调标支持,同时,加强指导地方自行提标,省市县一体推进;另一方面,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状况、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上涨情况等,探索研究基础养老金触发条件,为今后基础养老金动态调整做好制度性安排准备。

四、要拓宽做实缴费渠道,促进个人账户积累,提升待遇水平

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是城乡居保基金筹集的三大渠道。个人多缴长缴,是城乡居保基金的源头活水,要发挥个人缴费主渠道作用,鼓励集体补助和个人资助,有效激发待遇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制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议一是加强宣传服务,紧密结合“人社惠民政策进万家”“社保服务进万家”等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解读,主动上门服务,提高城乡居保政策抵达率和群众知晓率,切实让群众看得懂、算得清;二是加强“数智人社”建设,打通数据壁垒,用活“数据找人”,给群众提供参保缴费、集体补助、个人资助、待遇认证、享待测算等功能,让服务更加精准便捷高效;三是联合农业农村、财政、税务等部门研究鼓励集体补助、个人资助的激励机制,切实激发筹资渠道作用发挥,为增加个人账户积累,提高待遇水平提供支撑。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