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 无障碍浏览

勇立潮头担使命 青春热血谱华章

——在湖北省支点建设与农村就业工作中的青年担当

时间:2025-10-20 09:44  来源: 厅宣传教育与政务服务处   
字号:

今年省委“新春第一会”后,省人社厅各处室(单位)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使命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和厅党组工作安排,聚焦支点建设人社干部怎么看、怎么干,结合“支点建设人人谈”主题党日活动,积极为支点建设建言献策,形成了一批优秀征文。厅官网开设“建功支点建设 人社在行动”专栏,分批刊发,供学习交流。

勇立潮头担使命  青春热血谱华章

——在湖北省支点建设与农村就业工作中的青年担当

省就业中心  杨事名

今天,我们站在荆楚大地的热土上,回望长江奔涌、汉水浩荡,这片土地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厚重,也涌动着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澎湃浪潮。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使命任务。这一宏伟蓝图,既是对湖北历史方位的精准定位,更是对荆楚儿女的时代嘱托。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肩负着将国家战略与人民期盼深度融合的使命,而农村就业工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战场。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支点建设的壮阔征程中,书写青春热血的时代答卷!

一、锚定支点定位,读懂农村就业的时代密码

湖北地处“九省通衢”,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战略枢纽。支点建设的核心,在于以高质量发展撬动区域协调,以城乡融合激活内生动力。而农村就业,正是打通这一逻辑的关键节点。当前,湖北农村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农业转移人口、返乡人员、脱贫群众对就业的渴望,既是民生所系,更是发展所依。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就业”始终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农村就业对于支点建设的要义,在于以就业为纽带,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发展动能,将农业资源升级为产业优势,将乡土文化转化为创新活力。青年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促进农村就业,不是简单的“找岗位”,而是推动城乡要素流动、产业迭代升级、治理效能提升的系统工程,是支点建设中“四两拨千斤”的破题之笔。

二、扎根基层热土,锻造青春建功的硬核本领

青年干部当以“脚下沾泥”的实干,筑牢就业工作的根基。只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能让政策落地生根。

我们要做‌“三个深耕者”‌:

‌深耕产业土壤‌。聚焦湖北十大农业产业链,积极深挖、培育特色劳务品牌,通过品牌打造助推产业链延伸、升级,让农民在家门口端稳“产业饭碗”。让每个特色产业都成为就业“强磁场”。

‌深耕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技能培训体系,针对智能农机操作、农村电商运营、民宿经营管理等新兴领域,开展“靶向式”培训。建设返乡创业园、创业街区、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让返乡青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深耕服务网络‌。努力构建“县有中心、镇有站点、村有专员”的县乡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等平台动态监测劳动力供需,持续完善零工驿站、零工超市等就业服务站点,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就业服务像“快递”一样直达群众手中。

三、创新破局思维,激活乡村振兴的青春能量

破解就业难题,需要打破思维定式,以改革破冰、用创新开路。

青年干部要争当‌“三个先锋”‌:

‌做融合发展的先锋‌。推动“互联网+就业”深度融合,建设“云上劳动力市场”,开展“直播带岗”“云面试”,让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

‌做绿色转型的先锋‌。抢抓“双碳”机遇,发展光伏农业、生态旅游、碳汇交易等绿色产业。绿水青山就是就业增收的“金山银山”。

‌做文化赋能的先锋‌。挖掘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培育非遗工坊、乡村文创、研学基地等新业态。文化血脉中蕴藏着永不枯竭的就业富矿。

四、永葆为民初心,扛起不负韶华的历史使命

在支点建设的征程中,每一个就业岗位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都连着万家灯火。青年干部要始终牢记:我们推动的不仅是数据报表上的“就业率”,更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种情怀与担当,正是青年干部应有的精神底色。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田间地头倾听诉求,在工厂车间问计于民,在政策制定中体现温度。当看到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后的笑脸,当听到脱贫群众拿到技能证书时的欢呼,当望见现代农业园区里蓬勃生长的秧苗,我们就会懂得:所有的奋斗,都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体面、更有尊严!

大江奔流,不舍昼夜;青春逐梦,正当其时。湖北支点建设的恢宏画卷,需要千万双手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壮美诗篇,需要青春热血接续书写。让我们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在促进农村就业的火热实践中淬炼成长,让青春在荆楚大地绽放绚丽之花!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