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智能问答 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 无障碍浏览

以工伤保险创新助力湖北支点建设

时间:2025-11-17 10:23  来源: 厅宣传教育与政务服务处   
字号:

今年省委“新春第一会”后,省人社厅各处室(单位)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使命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和厅党组工作安排,聚焦支点建设人社干部怎么看、怎么干,结合“支点建设人人谈”主题党日活动,积极为支点建设建言献策,形成了一批优秀征文。厅官网开设“建功支点建设 人社在行动”专栏,分批刊发,供学习交流。

以工伤保险创新助力湖北支点建设

工伤处  范  栋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赋予“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新的历史使命,标定了湖北在“两个大局”交汇中的历史新方位。2025年2月5日,王忠林书记在省委“新春第一会”上提出“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力”的重点任务,要求全省勇担战略使命,强化支点意识,推进整体提升,凝聚强大合力。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工伤保险在守护人才安全、优化人力供给、降低企业风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以工伤保险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构建职业安全生态系统,为支点建设筑牢安全网。

第一,夯实政策支点。法律法规是工伤保险制度的“定盘星”。在“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一条例(《工伤保险条例》)”框架下,国家和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工伤保险工作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每一项政策的制定与完善都是构建制度公平的支点。我们要持续巩固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成果,继续推进《湖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修订,抓好新办法宣传贯彻落实。出台《湖北省工伤保险经办规程》,加强工伤保险业务经办管理,规范经办操作程序。制定和完善劳动能力鉴定、协议机构管理和工伤康复管理制度,统一政策适用。

第二,强化科技支点。数字化平台是提升效能的“加速器”。工伤认定“一网通办”、数据共享平台、智能风控系统,科技赋能让服务更精准、风险更可控。我们要积极主动拥抱新一代人工智能,运用大数据分析工伤事故规律,精准定位高风险企业,变“事后补偿”为“事前预防”。以数智人社底座为依托,把大语言模型应用到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领域,为科学精准做出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提供强力辅助。积极探索建设“工伤服务云平台”,实现工伤报案、认定、鉴定、待遇申领全流程线上办理。整合北斗定位、工业物联网技术,在如危化品生产等重点、高危应用场景中,设置风险预警系统防线,防事故于未然。推进数字孪生重塑预防培训,通过VR技术模拟工程机械操作、危化品泄漏、高空坠落等场景,使培训针对性更强、体验感更实。

第三,建立协同支点。部门联动是化解工伤领域矛盾的“润滑剂”。工伤保险业务链条长、环节对象多、风险争议高、统筹协调难,需要加强多方协作,推动工伤保险参保、预防、救治、认定、鉴定、补偿、康复全链条闭环管理。要联合卫健、应急、住建等部门开展“工伤预防进企业”行动,降低事故发生风险;与医疗机构共建工伤康复“绿色通道”,缩短救治时间;与司法行政部门、法院、检察院建立联动机制,发布工伤保险典型案例,建立类案强制检索制度,统一裁判尺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区域协作,用好“中部六省+广东省”、鄂桂等合作机制推动,努力实现工伤调查协同、工伤认定互认、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解决人力资源跨省流动工伤保险权益无缝衔接。

第四,优化服务支点。经办服务是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便捷的认定流程、高效的待遇支付、贴心的康复服务,直接关系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我们要加快推进新业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针对平台用工等关注度高的人群,按照国家部署启动试点,探索建立具有湖北特色的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快认快办工作机制。要修订完善我省超龄劳动者工伤保障政策措施,让银发人才的权益更有保障,让各类人才“越老越吃香”。要践行“23℃人社服务”,落实好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持卡直接结算和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持续优化经办流程,进一步助力便民服务。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