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这次重新出发!
《创业青年说》是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湖北电视综合频道制作的国内首档原创大型创业分享、创业指导类节目;始终坚持“让创业者站在C位、讲好创新创业湖北故事”;2025年,第七季《创业青年说》站在湖北创新创业的最前沿,倾听创业者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成长!
当他们遇到人生的挑战——人到中年被裁员,奶茶店全部歇业,放弃铁饭碗的工作。这次,他们选择创业!人生重新出发!
本期《创业青年说》聚焦三位创业者的创业故事,看看他们如何用创业,重置人生剧本!
01 告别23年外企生涯:他用3天转身,在AI赛道跑出加速度
睿咨询创始人 汪睿
曾管着1200人团队、8个国家市场的世界500强高管,如今会在客户公司门口等着会面?汪睿的经历,颠覆了很多人对“成功转型”的想象。
2023年10月,一通裁员电话打破了平静,为汪睿23年的外企生涯画上了句号。他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下定决心:放下高管光环,从零开始创业!身份切换的落差来得直接:过去是被奉为上宾的职场精英,如今却经常要提前抵达客户公司,耐心等候沟通时机;汪睿却坦言:“2024年,我学的比过往10年都多。”
他选对了赛道:聚焦AI应用落地,从客服、培训等需要“人感”的场景切入,用文科生对用户需求的敏锐,避开与大公司的技术硬拼,反而闯出了独特优势。如今,他的团队已服务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用智能客服、陪练系统帮客户大幅提升服务效率,轻松应对人力紧张问题。在汪睿看来,创业从不是光鲜的逆袭,而是褪去光环后的踏实生长。看似是“降级”,实则是把过往经验拆碎重组,在实战中疯狂吸收新认知。创业,或许就是这样:放下曾经的“标配”,才能找到新的“可能”。
02 华科博士攻坚光芯片,湖北造打破国外垄断
武汉安湃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昊骋
辞职创业:从研究所跳出,瞄准“卡脖子”难题
“在研究所30岁能看到60岁的样子,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孙昊骋曾是国家保密单位的研究员,华科博士毕业的他,辞去“铁饭碗”的工作,转身带着团队攻克光芯片的“卡脖子”问题:“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高速光芯片,全靠进口,价格高还容易断供。”
技术突破:一颗芯片顶1600个家庭带宽,价格低50%
“我们的光芯片,速率是传统电信号的数十倍。”孙昊骋团队的核心技术,藏在一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里:“光纤入户能提供1G速率,我们一颗芯片最少能提供1.6T,相当于1600 个家庭的最大带宽需求。”更关键的是,他们把进口芯片的价格压低了50%,目前已在国内多所高校实现替代,“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比赚钱更有成就感”。
政策+环境,撑起2000亿市场梦
“这里是创业的‘沃土’。”孙昊骋的产线落在江夏,不仅享受到各种扶持政策,更关键的是“环境适配”:“光芯片生产需要无震动环境,江夏离地铁1.5公里以上,正好满足高精度设备需求。”按规划,2028年3.2T光模块时代来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2000亿美金,“我们现在一年能产500万颗芯片,未来还要再建一条产线,让‘湖北造’站稳全球赛道”。
03 从奶茶店到社区健身房,把“变美”做成长久生意
Sub328 健身工作室创始人 王圆
重新再来:20家奶茶店闭店后,在社区找新方向
“以前开奶茶店,最火时一天营收10万,最后却败给了高房租。” 王圆的创业路,从新东方英语老师起步,赶上奶茶风口后开了20多家连锁店,却因竞争大、房租高,在2019 年关掉最后一家店。但她没放弃:“创业不是只有扩张,找到真正的需求才重要。” 产后从90斤胖到120斤的减肥经历,让她发现社区宝妈的健身需求:“要开一家人人消费得起、没有推销的健身房。”
经营秘诀:“按次付费+定制服务”,留住60%宝妈客户
“现在90%的客户是周边小区的宝妈,靠的就是‘不套路’”王圆的健身房扎根社区,没有年卡套路,支持按次付费;每月定制健身周边、定期组织宝妈活动,把“生意”做成了“邻里情”。去年加入合伙人(也是她老公)后,夫妻俩分工明确:她管门店服务,老公做线上引流。
坚守初心:“一步一个脚印,用服务打动客户。”
“以前开奶茶店想‘遍地开花’,现在要稳扎稳打。”王圆吃过扩张的亏,如今更懂社区生意的本质:“房租低、离客户近,不用给房东打工;客户有需求时下楼就能到,这才是社区店的优势。” 她的目标很实在:“把店开到更多人家门口,让变美这件事,不用花大价钱,也能很快乐。”
9月24日晚09:30湖北电视综合频道在《创业青年说》与三位创业者一起用创业重启人生
创业导师
赵进强瑞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杨 湖北高投科技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创业观察员
王世浩 武汉索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彭达耕读兴农创始人
主持人
田野湖北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相关附件: